前文曾說過「鉛禍」暴露了梁振英政府的不濟,把整個政府中的不和與權鬥,展露無遺。作為一個以「民生」為主打的政府,一到民主出現了重大問題,竟然沒有一個可行之法去解決問題,不是自打嘴巴嗎?「鉛禍」,更加的把這個社會的另一個畸形現象,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建制派的「黨鞭」,一向以「蛇齋餅糉」為手段,以緊緊的俘虜藍血港豬的芳心,吸納他們支持。他們的綱領,絕對稱得上是以民生為黨綱,不惜花費巨額金錢「投資」社區,「成功爭取」一系列的「民主項目」,吸納老人家和「新香港人」的票源。照常理去推斷,他們絕不會在任何的民生事項上,作出任何的不軌動作,避免被人有機可乘,而是努力的去爭取曝光,把功榮全歸於自己。可是,他們在今次的「鉛禍」這個龐大的民生議題上,卻把自己在當中的私相授受,完完全全的暴露在香港市民的面前。
市民對梁振英政府的要求,除了是解決「鉛水」帶給社會的問題外,市民另一個期望是交待清楚究竟誰要為今次的禍害負上全責,尋求出事實的真相。但是,自爆出事件後,政府一直未有公開交待涉事的總承建商的名字,只是意圖以水喉匠的名字蒙混過關,敷衍了事。在傳媒的輿論壓迫下,才相繼公開交待「中國建築」和「有利建築」的名字,又說早前不公布名字是「害怕說錯名字」,亦承認是中國入口的預製水喉組件含有鉛份。但,政府卻先後以「小量」、「小部分」以圖淡化嚴重性。在立法會,泛民議員提出用特權法查「鉛水」,以脅逼政府交待清楚和展開追查,梁振英才慢條斯理地宣布籌備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卻是一直只聞樓梯響。直至建制派公開施加壓力,梁振英才宣布成立一個「二人委員會」,卻不批准查責任。梁振英在是次的決策上令香港人不能不感到反感,處處顯得包庇中共集團。梁振英愈強調會公正調查,愈顯得無私顯見私,處處偏坦。
港共政權的處理手法特別顯得進退失據,處處惹人詬病。當揭發出涉事的公司有紅色背景而不公開交待,更令人懷疑當中是否有利益輸送關係。梁振英多番強調以民生行先,但今次卻是完全表現不出如何看重民生,只懂得卸責推搪,空口說白話。政治搞不好,民生也一事無成,一天到黑只是邀功搞權鬥,說甚麼不要把民生大事政治化。民生事件,向來就和政治不可劃分。當民生出現問題時,政府宫員必定要向公眾政治問責,詳細交待,最重要的是,作出即時的補救和妥善的善後工作,讓市民得以安心。
反應遲鈍、包庇中共集團、前言不對後語,完全暴露了梁振英的管治和領導的不濟,更暴露出所謂建設派的惡劣質數。由一開始指責散播謠言,到後來的指責拖延公布,不禁令人聯想到是否與總承建商有利益關係。「黨鞭」民建聯的副「黨鞭」蔣麗芸的丈夫被踢爆與中國建築有連繫,更加確定當中有利益輸送,才會為其護航。香港的核心價值 ── 廉潔政治,是香港人最引以之傲的價值,如今爆出如斯的新聞,香港人對此卻是置若罔聞,更任由這位議員和其黨友死撐沒有利益衝突。香港,何時淪落至此?
鉛水,是十分本土,十分著地的議題,嚴重地影響著本土居民的生活。可是,本地居民對這件民生大事卻是冷感十足,「與我何干」。慢慢地,本地市民只會對任何本土生活有關的議題都漠不關心,變得麻木。漸漸地,香港人對政府的胡作非為毫無感覺,「預料會這樣的了」。這個香港,大家還熟識嗎?是大家所期望的香港嗎?當政府每事每物都以「勿政治化」來開脫,把反對的聲音冠冕堂皇的壓下去,這是大家樂見的嗎?
香港人,別再當港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