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食水,是香港人引之為傲的公共服務。食水質素有保證,供應服務亦算可靠,而且品質監察行之有效,讓香港人在近二十多年內從未擔心過香港的食水質素會出現問題。香港人,基本上完全信任水務署的供水水質,沒有任何的質疑。直至前月(七月),民主黨的黃碧雲突然公布啟晴邨的食水樣版含有鉛份,立即令全城譁然,一下子對香港的食水供應失去了信心。陸續而來的一宗又一宗屋邨食水含鉛事件,更加令全城對食水安全進入了恐慌狀態。受影響的市民期望政府能夠盡快解決事件,揪出元兇,還他們安全的食水。可是,政府只提推搪了事,直到近日才願意成立一個委員會去調查。有政黨還有調地呼籲勿把民主議題「政治化」,讓事件慢慢平息。鉛禍,何去何從,我們應該如何對待?
自黃碧雲公開啟晴邨食水含鉛後,水務署立即表示食水沒有含鉛的可能,到後來才肯承認食水的鉛水平超出上限。可是,政府卻把責任一口氣推到水喉匠林德深身上,全然沒有承擔之意,意圖撇清關係。政府後來才願意為這批居民提供免費樽裝水,亦要求總承建商負責所有支出。由此可見,政府的態度,只是想置身事外,把責任連同外判給別人。事情鬧大了,政府才願意去面對,梁振英始見其蹤影,政黨的反應,更為奇怪。臨近選舉,政黨為了議席,理應是努力的在民生事務上為選民爭取利益,從以爭取選票。但,在今天的鉛禍上,被譽為「蛇齋餅糉」的「黨鞭」民建聯議員卻不是第一時間的走出來為市民「申冤」,捍衞食水安全,以爭取市民的選票。相反,他們在今次的事件上一開始便與市民的期望相背,指責民主黨散播謠言,引起公眾恐慌;證實含鉛後,便指責民主黨拖延公布,危害市民。這與秉持「民生無小事」的黨鞭一貫作風不是互相違背嗎?實屬稀奇。
再發展下去,鉛禍一宗接一宗的爆出,連番有屋邨出事。梁振英政府才願意面對群眾,為所有屋邨分批驗水驗血,完全是反應遲頓和後知後覺。建制派亦都急忙改變立場,瘋狂為市民驗水。可笑的是,民建聯屢次鬧出笑劇。這邊廂說屋邨食水經化驗後沒有含鉛;那邊廂政府便公布食水含有鉛份。連林鄭月娥也要在立法會公開的抽秤民建聯要找合資格的化驗所化驗。公屋、居屋、私人樓和學校相繼驗出食水含鉛,梁振英卻不是領導政府全力找出元兇,解決問題的源頭,而是走出來呼籲市民不要恐懼,更不要自行的驗水驗血。梁振英此舉,把本土香港市民的健康放在何處?
「鉛禍」愈鬧愈大,波及不同的屋邨和學校,數千戶居民和學生的生活大受影響。到底梁振英政府提出了甚麼的解決方法?梁振英政府一開始承諾為屋邨「有系統地安排」更換受污染的水喉配件,卻不是去解決市民的燃眉之急 ── 安全的食水。當市民的怨氣愈來愈大,發洩了出來後,梁振英政府才怱忙的為所有高危住戶派發免費蒸餾水,以應付日常消耗;再向其他住戶提供水車服務。可是,這個梁振英政府依然不提供任何方法去徹底解決問題,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有屋邨出事便提供後備食水,完全不能防範於未然。學校方面,政府的表現更為差勁。當有大專院校驗出食水含鉛,政府沒有任何關注。到接近開學時,有小學驗出食水含鉛,吳克儉不是立刻作出任何補救措施,而是說「藉此教導小朋友正確飲水態度」這句風馬牛不相及的說話。學校鉛水風波鬧大了,梁振英政府仍然不面對學校問題,不為學校驗水,還不鼓勵學校自行驗水。近幾天,林鄭月娥卻在立法會公開表示為全港幼稚園及資助中小學驗水,說法自相矛盾。梁振英政府在處理上處處顯得遲疑不決和錯判形勢,反映出在處理突發情況下,他的應變能力低下差劣。
梁振英政府曾經公開地承諾要以民生為先,全力應對社會的民生問題。可是,一個「鉛禍」,便把這個虛有其表的特首給活生生的揭開其真面目,顯露出他的無能。在應對學校鉛禍中,更能突顯出這個政府的互相傾輒。林鄭月娥作為政務司司長,掌管整個政務團隊,卻能發生這種前這不對後語的情況。梁振英,作為一區之長,任由自己的政府發生這個情況,卻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實在難辭其咎。
香港人,任由前途掌握在這種人手中,不會感到可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