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世界立立亂。俄國支持烏克蘭叛軍搞到擊落民航機、以色列轟炸加沙的學校醫院搞種族屠殺、伊拉克ISIS血腥版圖急速擴張,烽火處處。美國對於全球亂局,好像束手無策:在以巴衝突中一味被以色列拖著走;說要制裁俄國,普京又好像毫不害怕,還要報復制裁西方進口貨;至於奧巴馬資助敍利亞反對派,結果無法推翻Assad卻養大了ISIS這頭怪物,就更是不要再說了。
在美帝好像窮途潦倒之時,這個夏天也發生了一件令很多反美擁中的左翼人士興奮的事件:金磚五國銀行成立,中國出大份,其總部更設在上海。起源於1944年Bretton Woods會議,建立總部設在華盛頓,一直被美國控制的國際貨幣基金會和世界銀行。它們對世界金融的宰制開始被中國為首的金磚國顛覆的老調,又被重彈。
國基會和世界銀行,一個負責貸款給成員國幫助預防、解決貨幣危機,一個負責借錢給發展中國家建造基建和發展各樣公共服務,出資美國佔大份,在冷戰期間一直是美國與蘇聯競爭、在第三世界收買人心的頭面組織。冷戰後期和結束後的1980和1990年代,兩個機構轉為以推動自由市場改革、貸款給陷於債務危機的發展中國家並以借款國進行激烈私有化和開放市場改革為條件。
國基會和世銀強推的自由市場改革,一般被稱為「華盛頓共識」,搞到不少發展中國家陷入更嚴重的經濟危機、貧富兩極化和政治混亂。在過去三十多年,很多關注第三世界發展的國際NGO和學者,一直在呼籲與期待一個更以發展中國家利益為中心,貸款不帶嚴苛條件的新國際金融機構出現。金磚五國建立銀行,當中包括相互貸款應付金融危機的應急貨幣基金和貸款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基礎建設的發展銀行,結構上與國基會和世界銀行的分工平行,而金磚五國又一直擺出反對美國霸權的態度。金磚銀行引發不少人產生它將取代國基會和世界銀行的遐想,十分自然。
但撇開金磚五國的門面聲明與世界各地標題黨式的亢奮報道,認真看看金磚銀行的底蘊,不難發現,這個新的金融組織,又是姿態多過實際。金磚銀行的應急基金,規模只得一千億美元;金磚發展銀行,則只得五百億。這個相對於你我的銀行存款,當然是大數目。但香港的外匯儲備,也有三千多億美元,香港銀行體系向中國企業的貸款,已超過四千多億。五個經濟體積龐大、增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合力建立的兩個銀行的資本額,也只得一千億和五百億,相較之下是何其雞碎。
金磚銀行雷聲大雨點小,吹牛多過實際,根源在於五個金磚國的經濟利益,其實有不少衝突。印度與中國的經貿聯系薄弱,相互對來自對方的投資、出口與移民訪客,均有重重關卡。印度在與中國邊界糾紛膠著的狀況下,卻一直加強與美國的軍事聯系,參加美國重返亞洲圍堵中國。巴西受利於中國對其天然資源的需求,但國內投訴中國工業品讓巴西製造業倒退的聲音,卻越發巨大。巴西在2011年更代美國出頭,在世貿投訴中國操控貨幣補貼工業出口。南非、巴西與印度在近十年均積極擴張在非洲資源業的投資,相互競爭激烈。
如此看來,實際經濟利益相衝突的金磚國搞金磚銀行這一場團結一致對抗美帝秀,可能只是增加各自跟美國討價還價籌碼、粉飾自己在發展中世界形象的公關工程。各地幻想中國和金磚國可以幫助他們實現推翻美帝夢的擁中人士或左翼人士,這次應該又再次表錯情了。
(原文刊於第二十二期《熱血時報》,於2014年8月17日免費派發。 請支持文化抗共,訂閱《熱血時報》: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egform)
(圖片來源:GovernmentZA via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