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昨日在立法會表示,《中英聯合聲明》已經完成歷史任務,英國對香港無主權、無治權、無監督權,也不存在所謂「道義責任」,而聲明內之 「50年不變」,只是中國的聲明,並非中國和英國的聯合聲明。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現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今早(12月18日)接受港台節目 《千禧年代》訪問時表示,英國對香港之所謂「道義責任」是比較空洞的,法律上亦無規定何謂「道義責任」,而英方也從未有就《中英聯合聲明》向中方作出交涉,現時只是英國一些政客對中方作出批評,英方過去也甚少關心香港事務,只是在佔領運動發生後,不得不在「道義」上對香港表示出一些關心。所以中英在共同利益前提下,香港問題並不會影響中英關係。他表示如果英國認為中國有違反聯合聲明,應該透過正式渠道向中方作出交涉。
節目完結後,劉兆佳對傳媒指《中英聯合聲明》內「50年不變」屬中英兩國之共識,英國當年願意將香港歸還中國,某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政府承諾維持香港50年不變,所以「50年不變」應該屬於《中英聯合聲明》的一部分。
對於有報道指北京因佔領事件而在政改方案寸步不讓,劉兆佳在節目訪問中指北京立場一直態度強硬,要確保未來普選產生之特首不與北京對抗,並未有因佔領行運而有大轉變,所以對於政改能夠通過感到不樂觀。當被問到除了定出框架外,在選委會之組成方法上,北京是否也會作出干預時,劉坦言過去北京經常強調在政改上有主導權及最後決定權,而從他個人經驗來看,無論是在大框架或細節,北京從來都有參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劉兆佳又認為在佔領運動後,會有部分年輕人走向更為激進,其針對目標主要為梁振英本人及特區政府,所以勸告政府要推出一些較為溫和、與民休息、有利民生之政策,減少處理一些具爭議性的政策,否則容易成為別人攻擊特區政府之藉口,也會影響建制派在未來選舉之選情。
(港台新聞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