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輝,你不配談本土六四

陳景輝,你不配談本土六四


左膠陳景輝今日(5月22日)在明報又有一膠文,題為《8964,一頁從廣場至馬場的抵抗記憶》,從文中一些嚇人的用詞,如甚麼「公共政治文化」、「8964的記憶結構」和「八九香港的立體面貌」等,可見這位八十後,視六四如同當年北大學生在天安門廣場所豎立的民主女神,立體而有結構,只是遭到有如坦克車般的時間巨輪輾碎,才會要求港人重拾當年碎片,貼上「毋忘六四」的膠布,繼續在心中供奉這位「女神」。其文章目的,看似要港人為六四重新定位,說甚麼重拾當年在馬場的記憶,以支撐其港人沒有在六四缺席的說法,從而搶奪本土派在六四的話語權,但在文章第一段,已露出其意圖打擊本土派的馬腳。 

陳在文章首段指出,有本土派認為,六四只是大陸的事,跟香港無關,又指這些本土派的評論家,跟建制派一樣,說出「放下六四包袱」的字句。陳景輝雖然未有點名,但誰都清楚,這幾句就是要諷刺李怡昨日在蘋果日報一篇題為《該放下愛恨交纏的六四包袱了》的評論,已於建制派無異。陳景輝抽空李怡的評論內容,單從片言隻語,便指控李怡跟建制派一樣,如此剪裁別人字句,欺騙讀者,做法已與CCTVB的新聞報導無異,也跟早前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因李怡批評民主黨,反過來抹黑對方同樣卑鄙。 

李怡在其文章中,從67暴動開始,談到89六四民運,再到97香港主權移交,加上中國近年的狀況,娓娓道來,得出即使平反六四,也不會改變中共一黨專政這個現實的結論,故此他才會呼籲港人放下25年的六四包袱。因港人早被愛恨交纏的感情騎劫,若繼續談甚麼「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和「建設民主中國」,就只是寄望中國民主會帶來香港民主,也等於寄望上一級恩賜的民主。所以陳景輝在其文章中批評李怡患有「歷史健忘症」,絕對是段章取義,對李怡是甚為不公的批評。 

六四的本土意義,在陳景輝這些膠人眼中,只是八九年六四前後,港人對北京民運之關注,如參與大遊行或籌款集會等行動,為港人民主意識作出啟蒙。但李怡告訴大家,過去的六四,只是為港人帶上中港相連的枷鎖,構成中國民主與香港民主緊扣的虛假幻象,窒礙香港民主的發展,六四對港人的最大意義,本應是與中國劃清界線,認清中共政權的本質,否定香港民主與中國民主的關連。近年本土意識抬頭,是港人重新認識六四的好機會,要讓香港走回自己的民主道路,今年六四晚,尖沙咀文化中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