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平反成功,中共統治千秋

六四平反成功,中共統治千秋



中國人在空前的中共暴政之下,未曾有不懈抗爭。中國歷史課本有教導大躍進,文革也有,篇幅雖少,但也會痛心疾首地「全面否定過去」。中國人既然知道了文革和大躍進如此戕害人民,但萬般奇蹟地,他們仍安享中共治下的生活。為甚麼中國人可以朝夕對著無助的香港人怒目指罵,卻對造假大國的中共歌功頌德?

這麼說吧,中國人普遍有一種論調,就是「別人不明白,中共已經變了,不再是過去的共產黨了」。

毛澤東登天,鄧小平繼位。改革開放,放棄階級鬥爭路線,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受惠於全球化,特別是香港和日本的恩澤,中國經濟跳躍發展。不像以往,現在有市場經濟,有官僚資本,沒有大鍋飯和公共食堂。結果呢?春晚、大陸電視節目乃及教科書都在無所不用其極地否定過去,甚至比否定資本主義還要狠勁,以圖鞏固現在的自己。

每當有人質疑中共在歷史上所發動的種種暴行,中國人就會辯護:「中國共產黨已經變了。罵文革的話,你拿毛澤東出來鞭屍,不要罵當今胡錦濤主政的共產黨。」今天的中共,打倒了昨天的中共,以否定毛澤東,來肯定鄧小平的功績,這和蘇維埃赫魯曉夫罵史太林一個德性。但在批判昨天的過程中,其本質仍舊沒有變,中共依然故我。鄧小平武力鎮壓六四,屠殺廣場的學生,暴政的本性是一脈相連的。

香港人愛講六四,絕非因為長情,原因六四是中共的禁忌,以為藉此能沒收中共管治的合法性。馬航事件,中國要求馬來西亞交代真相,馬國網民反唇相譏:「請先公開六四真相!」令中國招架無力。這說明趁中共仍未可以正面六四時,我們香港人至少還有反制和喘息的空間。

六四對香港殊為重要。不可否認,六四引起的恐共意識有助於港中區隔,和政治醒覺。正常來說,當時的政治代理人早應該藉此事件替香港爭取獨立,劉慧卿作為記者時還質問戴卓爾夫人何以將香港人交給一個屠夫政權。可惜香港領袖終以共匪司徒華當先,民主回歸,中國大統,香港人的命運交在中共政權手中,終遺禍至今。

今日,支聯會仍播散大中國情毒,「愛國愛民,平反六四」。這和中國1970年代鄧小平,平反文革冤假錯案,同時又強調國家統一富強的口號如出一轍。平反文革的意思,由中共主政的調查冤案(所謂受冤的人很多是鄧小平的派系),自己替自己平反,全面否定文革,人民給予機會中共自我改良。結果呢?短短十年,貪污腐敗成風,六四出動坦克輾壓學生。然後就是改革開放,紙醉金迷,道德淪喪。

我有個中國的遠親。說起文革六四,滔滔不絕,痛心疾首。我問他們何解仍這麼擁護中共,他們說發動文革的是毛澤東,不是李克強,不是習近平。後來,他們在蘋果動新聞中,看見胡錦濤去胡耀邦故居拜祭,《蘋果》又強調習近平對六四有自己看法時,異常興奮,說:「習近平這人不錯,打貪官,削減公務員,漲退休金,還有機會可以平反六四。誒,六四是歷史,問題在鄧小平,怪不得新任領導人。」時間的沖洗讓中國人又陷入忘懷過去,原諒中共的藉口之中。

筆者支持利用六四事件,讓香港人清楚中共暴政的本質,而去謀求自治或獨立。而且宜快,趁現在中共無法面對六四鎮壓的時候,我們有絕對的理由去質疑中共不能管治香港。然而支聯會年年六四,燭光祭壇,蹉跎歲月。不打算推翻暴政,卻奉上香港人的性命和前途,守株待兔。

中共也只不過在等待,俟時機成熟,反鄧立新的時候來了,六四平反是必然的事。支聯會卻忽悠香港人,借六四取選票,又可以幫中共的下一任暴君謀取統治的合法性。支聯會給我看到的,是尊重中國由中共領導,強調平反六四。所以無論大中華主義者,還是本土主義者也好,都不應該支持這個呃神騙鬼的晚會。

中國人不愛民主,不會再為民主有任何寸進。烏坎村自治失敗了,希望的火種撲滅了。村民薛錦波當年付出了性命,在拘留所暴斃,換來的卻是農民的抱怨:「窮人不需要民主,我們只要錢,要土地」、「民主太亂了」。李卓人、蔡耀昌之流要求香港人為中國民主付出時間,付出金錢,每年六月四號搞國民教育,強迫香港人去做那個血付東流,死得冤枉卻又不討好的「薛錦波」。

中國人表面上也支持民主的,葉公好龍嘛,民主來了卻慌了。香港人也是葉公,愛六四民運人士的勇武,癱瘓國家運作,燒死鎮壓軍人,卻討厭香港社運人士佔領馬路,阻住他們上班,擾亂公共秩序。

更有些人去六四晚會,扔錢落支聯會的籌款箱。然後拍張相片,上載面書,言稱「對得住子孫」,這簡直是自欺欺人的天大笑話。平反六四,是中共的歷史任務;支聯會祭壇,是中共的下臺階,說不定將來會有中共領導人趁六四訪港,和你們合唱《血染的風采》。大團圓結局之後,香港的後生仔,便又在中共的統治之下苟存。所以去支聯會晚會的,相當於出賣子孫,令他們成為中共的鬼僕。這些人都是下一代的千古罪人,故千萬別不要臉地說自己盡了歷史的責任。

平反文革,六四再臨。平反六四,禍延無限。我不去支聯會的維園晚會,只是想香港人,或者中國人,不要再給機會中共平反,令下一代慘活在中共理直氣壯的統治之下。無論是本土還是大中華,稍有良知,都應該唾棄這個政棍亂舞的支聯會。香港人與其無助地舉起燭光,倒不如星火燎原,讓六四繞千山,擋不了,「灑熱血,卻未懼」的革命精神在香港開花,這樣才對得起六四英烈。



(圖片來源:多倫多《星島日報》